2020-08-06
一、害虫侵害作物的过程
害虫以成虫危害的,在仅以幼虫危害的,开始也有成虫取向定位探寻产卵植物的问题,然后试行产卵以至定居持续产卵,孵出的幼虫一般还需取向活动达到其嗜食为害部位。同样存在能否顺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问题。可见害虫侵害作物需经寻觅、辨识、选定寄主植物。这些都由于害虫对作物的某些刺激而产生的感觉如视觉、嗅觉、触觉等等的反应而形成的趋性的正与负、强与弱的决定。至于能否在作物上顺利生长、发育与繁殖,则决定于害虫对作物的适应性和反应。
作物对害虫的侵害有相应的反应,表现为诱致或拒斥害虫的取向定位,刺激,促抑制害虫的取食或是适合害虫持续产卵,以及被害虫侵害后,对害虫的营养效应,有没毒性或毒性大小。还有作物本身对虫伤有无生长或补偿能力和这种能力的大小,对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有无显著影响等等。这些都决定于作物具备的某种遗传特性作为基础。
二、作物抗虫机制的类型
抗虫机制是指作物对某些害虫的危害具有的避免、反击、忍耐或补偿虫伤等种种抗性功能。
(1) 抗生性
这类抗虫植物,对害虫的侵害有种种不利于害虫的反应,例如使害虫活动困难,食量减少,生殖力降低,生长发育迟缓,体躯变小,体重减轻,死亡率增高等等。因此不能正常顺利生长、发育和繁殖。这类抗性机制的突出优点是能直接压低害虫的成活率,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因此往往被认为利用的希望大。不过,已发现有些害虫如黑森寒蚁、揭飞虱等,由于抗虫品种的抗生作用很强,出现能克服作物抗性的新生物型,以致品种抗虫性减弱甚至丧失,应引起注意。
(2) 耐寒性
对此类抗虫植物,害虫有正趋性,并能在其上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但在足以使不抗虫植物遭受严重损失的害虫种群数量水平下,能够忍受害虫的侵害而不致显著降低产量和品质。耐害型的抗虫品种虽然不能影响害虫的种群数量,但在生产上很有意义,加强研究。
三、作物抗虫性的基础
作物的一些抗虫品种对若干害虫所以能有排趋、抗生或耐害的作用,是由于作物品种具有相应的特性作为抗性的基础。如作物的形态特性、生长特性、物候特性和生物化学特性。
(1) 形态特性
作物品谱的颜色、形态大小、组织硬度、紧密度、体表光滑或粗糙和有无蜡质层,植物表面的毛状体,菌毛性强弱,腺毛等,对不同虫害的抗性有密切关系。迁飞扩散远距离寻找降落植物的昆虫,可能借助其视觉对植物颜色的辨识有不同的解释,不少学者认为在蚜虫寻,寄主植物时,要低飞到只有几厘米的距离时才能辨别颜色。不过蚜虫能辨识强光的距离可能远得多。覆盖银白色塑料薄膜的地面能有拒蚜效应。
(2) 生长特性
作物的一些生长特性,有时可能通过影响害虫的小生态条件,从而影响害虫的取向定位,表现拒虫或感虫。这些特性也是由形态特性形成的,但其起作用的原因有所不同。在有些情况下生长特性能影响作物的耐害能力。同种植物不同品种的株型可能不同,或直立茎叶较紧凑,或枝叶平展株型较松散。这种差别会影响作物田间通风透光程度。春小麦品种叶片与茎秆间交角大小与拒麦秆蝇产卵有关。一般叶片与茎杆间交角小的株型、紧凑的品种着卵较多,比较感虫。这是因为麦秆蝇成虫喜光,在相同种植密度下,株型直立紧凑的品种,其田间的光亮度较强而引诱成虫产卵。作物品种的穗型即穗部小穗的紫密与松散,往往与抗虫性有关。粟和高梁穗部有紧穗型与散穗型之分。
(3) 物候特性
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的一系列周期现象,由于长期的适应,这些阶段的出现期有其季节性节律,反映了植物的物候特性。这种特性在同种作物的不同品种间有所差别,一般表现有早熟、中熟、晚熟之分。
(4) 生物化学特性
植物的生物化学特性是抗虫性很重要的基础。作物的形态、生长和物候特性中,可能有些也与生物化学特性有关,特别是物候特性,很可能由于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生物化学成分的变化,从而影响害虫的趋性或营养效应,或对害虫毒性的有无或强弱,或其它不利作用。
黑龙江红兴隆农垦丰华米业有限公司,桦川米业,桦川大米,江川农场丰华米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