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7
6月6日,北京市平谷区举行首都物流高地重大投资项目签约仪式,11家物流行业头部企业与马坊镇(马坊物流基地管委会)、马昌营镇、夏各庄镇签署了总金额达304亿元的项目投资协议。本次活动是平谷区贯彻落实党中央“经济要稳住、疫情要防住、发展要安全”总体要求、贯彻落实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着力将平谷“零病例”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服务“四个中心”建设,服务“五子”联动落地,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份份协议,打造强大引擎
围绕打造首都物流高地的战略目标,平谷区坚持“以物流聚产业、以平台聚要素”,坚持“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强链、增链、补链”,着力招引一批龙头型、总部型、链条型的好企业和大项目,提升“质量、能量、体量”。遵循“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链条、一个产业链条生发一个产业集群”的思路,充分发挥头部企业率先入园的示范作用和集聚效应,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驻,拉来“小伙伴”、扩大“朋友圈”,累计引进企业近2700家,规模以上企业39家,形成“强磁场”。本着“签约一批、推进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总体思路,目前有6个签约落地的产业项目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建设,投资23亿元;本次11家优质企业投资项目的签约落户,将加快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金融链、服务链“五链藕合”,首都物流高地踔厉奋发、未来可期。
一个个项目,激发蓬勃生机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项目支撑,平谷区联手国内外物流业巨头,积极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物流生态,按照“一枢纽、五通道、一网络”的空间格局,本次签约的11个项目分布在马坊、马昌营、夏各庄三镇,包括农副产品、都市新零售、汽车后市场、绿色矿建材料、数智物流五大特色产业类型,涵盖医疗医药、电子电器、智能制造、数字农业、家居服饰、电子商务、跨境贸易等诸多领域。这些项目将进一步放大物流综合枢纽效应,共同构建起绿色化、数智化、集享化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有效推进首都物流产业硬件和软件建设,提升现代流通治理水平,助力将京平公转铁综合物流枢纽打造成为立足北京、服务京津冀的“首都物流高地”,为保障首都物流畅通、服务“两区”建设、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建设贡献平谷力量。
一项项殊荣,镌刻奋进历程
近年来,平谷区坚持把京平公转铁综合物流枢纽作为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强国、“双碳”等国家战略和融入北京“五子联动”的重大项目来抓,先后拿回了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园区等“八块金字招牌”[1],从一条16.2公里长的地方铁路,发展成为北京市公铁融合一级物流枢纽、京津冀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第三批示范物流园区。当前,平谷区正在联合京铁物流公司、天津港申报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推动京平公转铁物流枢纽成为国际贸易铁路运输系统重要节点,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推动中国(北京)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拓展,持续推进“两报”“两直”“两即”通关模式,促进海铁联运便利化。
一组组数据,印证丰硕成果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平谷区准确把握地处京津冀交界、“近城而不进城”的区位优势和外联内通、具备“公铁水航”多式联运条件的交通优势,确定了实现绿色物流4000万吨大流量的运力规划目标。2021年,京平公转铁综合物流枢纽产业园总产值达到68.6亿元,同比增长66%,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态势、跃动着蓬勃发展的朝气、奔涌着创新创业的热潮。疫情期间,主动承接北京市农副产品储备工作,各类蔬菜日储备量330吨;日均配送净菜量120吨,年净菜供应量约为65万吨,约占北京消费总量的6.7%。根据疫情条件下保供稳价的需要,建成蔬果和生产生活物资中转站,满足单日3000吨的货物周转能力;建成进口冷链食品首站中转查验库,满足单日100吨货物的中转能力。
一笔笔勾勒,绘就发展蓝图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平谷区立足于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坚持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力、吸引力、支撑力作用,整合资源、汇集要素、勇于创新,科学绘就发展蓝图。通过高起点构建“空间+专项”规划体系、能促进“政策+服务”深度融合、高质量抓好“产业+平台”精准发力、高水平发挥“保供+防控”双重功能,着力做大流量规模、做通多式联运、做强产业集群、做优物流体系,自觉在北京市“五子”布局中进一步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和工作着力点,把建设京平公转铁综合物流枢纽、打造首都物流高地作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服务首都安全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接续奋斗中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芦晓春